1931年设立法科,1933年成立法律系。王伯琦、周新民、杨鸿烈、瞿同祖、费孝通、张耀曾、陈盛清、陈绍源等大师曾于此执掌教鞭。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云律系整体搬迁至重庆,与其他高校法律系共同组建西南政法学院。1980年,云南大学法律系重建并于次年开始招生;1999年成立云南大学法学院,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层次最高、专业最齐全、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之一。自1980年恢复重建以来,云南大学法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一万多名毕业生,为国家法律人才培养和法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大学法学院设有理论法学教研室、宪法行政法教研室、刑事法学教研室、民商法教研室、经济法与国际法教研室5个教研室,设有法学专业。2012年,国家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遴选云南大学法学院为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同年,云南大学法学院进入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建设行列,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迈上新台阶。在学科学位点建设上,1993年获批经济法硕士点,1995年获批宪法与行政法硕士点,1999年获批法律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自主增设民族法学博士学位授权,2006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7年在云南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动态调整中获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有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四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四个省级法学会的专业研究会,集中了代表云南省最高的法学研究资源,也获得了相当的区域性影响力。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及成果产出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四年来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在云南全省的法学类立项数中占比超过一半,在40所具有一级法学学科博士授权的高校中立项数排名第17位。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云南大学法学学科被评估为B-等级,位列全国高校40余名。
云南大学法学院重在培养具有坚定的法治信念、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熟练的法律实践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近年来,云南大学法学院结合云南省和云南大学法学教育的具体实际,在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联合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包括“定制式”人才培养、学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等模式,创新性地给学生开设大量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例如:民法智能训练、法学前沿与学术训练系列讲座、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立法工作实务、司法实务等课程;并先后邀请多名实务部门的法官、律师为学生授课;此外,打造“东陆长江法学讲坛”“明法讲坛”“东陆法治论坛”“云岭法治大讲坛”和“东陆法律人学术沙龙”五学学术和法律实务讲座平台,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体系,重点提升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和法律职业道德,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坚定的法治信念、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熟练的法律实践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
法学院拥有300多旁听席的标准审判法庭,能充分满足模拟审判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学校图书馆外,法学院还拥有一个藏书10多万册的法律图书馆,并专门购买了HeinOnline 法律期刊全文数据库、Westlaw 法律数据库、台湾月旦知识库等法律数据库;法学院还同三十多家法律实务部门共建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半岛棋牌官网,充分保障了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开展。近年来,云南大学法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校际交流合作,与国内多所著名大学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与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大学、铭传大学等知名大学展了持续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并与德国萨尔大学开展了研究生交流培养项目。学院教学科研并重,专业硕士教育职业化,法学硕士教育精英化;跻身西部地区高水平法学院行列,成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南亚、东南亚有一定影响的法律教学、研究基地。借改革发展之机,结构调整,开拓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卓越法律高级人才。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关键,深化改革,更新观念,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加快发展。
云南大学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以“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为宗旨,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和法律职业道德,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具有高尚的法律操守、坚定的法治信念、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熟练的法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卓越法治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扎实的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训练,能够熟练运用法律方法研究、分析和解决法治实践问题,具体要求包括:
2。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度认同,具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正确认识。
5。拥有广阔的眼界,能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法律实际问题。
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民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法律职业伦理、国际法、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商法学、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证据法。
1。专业英语;2。阅读计划(1);3。阅读计划(2);4。研究计划;5。模拟法庭;6。专业实习;7。毕业论文(设计)(可采用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
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到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有关的法律工作,也可到有关院校从事相关教学工作。法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